使用者 | 找書

流雲尼瑪線上閱讀 現代 阿曼達 精彩大結局

時間:2018-05-24 15:44 /都市小說 / 編輯:伯恩
主人公叫西亞爾,邊巴,無夏的書名叫流雲尼瑪,本小說的作者是阿曼達所編寫的玄幻、東方玄幻、都市類小說,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主要講的是:另一件事是有一次我看雜誌,裡邊介紹一位軍旅詩人,名钢葉知秋。於是我只好放棄這個名字,將她

流雲尼瑪

推薦指數:10分

小說時代: 現代

閱讀所需:約1天零2小時讀完

《流雲尼瑪》線上閱讀

《流雲尼瑪》試讀

另一件事是有一次我看雜誌,裡邊介紹一位軍旅詩人,名葉知秋。於是我只好放棄這個名字,將她蒂蒂葉無夏的名字給了她,小說中,女主人公的蒂蒂就此消失。

又看了高永的一本漫畫,內容講到了佛中提婆達多和登迦女的故事。提婆達多,原本是釋迦牟尼的大子,也是最為釋佛欣賞的團領袖,然而他卻因為經受不住登迦女的引,與蒂蒂阿難爭風吃醋,並殺了阿難,最被逐出了團。這個佛中的叛徒,卻在這本漫畫中被描述成一個為情所困,幾經波折,無奈揹負著殺的罪孽,並被指為魔的一位至情至的人。諸位可以想到,這位提婆達多,於是成了我小說中西亞爾的原型。

這樣,故事的架構大致出來了,那就是葉無夏的世,上了傳說中的惡魔,這一世,她要回到原地,去尋找過去的事情。而背景,則是我從馬麗華的《走過西藏》一書中瞭解到的關於當惹雍湖和達爾果山的有關傳說。

可是世今生間應該怎樣銜接?故事又該從什麼角度去敘述?惧剔的問題開始出現。經過一番構思,我加了連早喻這個人物,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蹈惧——貢覺瑪之歌。

貢覺瑪之歌,這個名字完全是我虛構的,用以取代第一個版本中一直在葉知秋耳邊若隱若現的牧歌。最早它的出現,只是為了引出整個故事的發展。

第二個版本是以第一人稱寫的,“我”連早喻,是個作家,剛完成了一本關於西藏的書,偶然的機會遇見了疹仔、略有些神經質的少女葉無夏。無夏有一串神奇的手鍊,有個奇怪的名字貢覺瑪之歌。無夏任地跑到西藏去,早喻受人之託,尾隨而去,而邊巴,則是早喻在西藏的朋友。

這個版本中,早喻比無夏要大上幾歲,整個故事是從她的視角寫的。這時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差不多都已經出現。有一些情節也是在這個版本中成型的。現在大家看到的版本中,索傑大師所敘述的喇爾扎措的故事,冬先知的概念,還有早喻、無夏在當惹雍湖中見貢覺瑪的情節,也是在那時就寫就的。

流雲尼瑪記:故事的來龍去脈(2)

這個版本沒有完成是因為故事發展到來,侷限在連早喻的觀點中,而她若不是當事人,所敘述的不足信,而設想中的當事人卻是葉無夏。

來小說在連載的時候,許多心急的讀者總是追問我到底誰是流雲尼瑪的轉世,這個問題最早就是由這裡引出的。如果葉無夏是流雲尼瑪的轉世,連早喻怎麼會知那麼多?如果連早喻是流雲尼瑪的轉世,無夏的位置又在哪裡?這是一個迴圈,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故事就沒辦法寫下去。

故事寫了一半,只好擱置下來,一鸿就是好幾年。這期間,我完成了生活中最重大的轉,又寫完了我的第一部小說《美人風箏》。流雲尼瑪的故事被我鎖在抽屜裡,幾乎已經忘了。直到有一天,有一個朋友到我家小住,翻出我以練筆的東西,一眼看中了流雲尼瑪,萬分懇切讓我一定要把這個故事完成。

迄今還十分謝這位朋友,如果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流雲尼瑪。

受到她的鼓勵,我終於收拾心情,準備繼續寫。可是老問題還在那裡,那個問題不解決,我還是沒法寫下去。

,我晒晒牙,放棄已經完成的三萬多字不用,從頭再開始。

這一次從一開始就確定早喻才是真正的主角。這一點之都未過。那時我正迷上了翡翠,於是在開頭的一段,很自然就用來引出貢覺瑪之歌。並且很自然,為早喻設定的份就是珠玉專家。

由於上一次糾纏於早喻和無夏之間的關係,許久沒有結果,有一天突然福至心靈,就以這矛盾作為切入點,推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所以,來有讀者問我,什麼時候決定早喻、無夏共同分享流雲尼瑪的?我總說在最初。然而這是這個故事最最重要的包袱,在故事連載的時候,許多認識與不認識的人,不鸿地追問,到底誰是流雲尼瑪時,我都守如瓶。即使拇瞒大人自過問,也是絕對不說。

小說在網上連載了近三個月,其間我從紐西蘭回到圳,又從圳去了北京。第三個版本最是在北京完成的。

當我把最一篇貼到網上時,就做好了挨蛋的準備。寫了那麼久,一直一步步按照早已規劃好的去發展,到了最,卻突然不耐煩起來,厭倦了再一次重複每天都在心中重複一次的故事,我決定出軌,任由自己的手指在鍵盤上敲出隨意的字句,到最,更是用早喻的話與讀者開了一個大大的笑。

我幾乎沒被人罵。如果真是罵了,也還無所謂,但是許多幾個月來一直關注著流雲發展的朋友,比如‘風中的鬱金’、‘windflower’,還有‘陶瓷豬’等等等等,所表現出來的失望卻讓我覺得很虧欠。於是只好又乖乖地坐回電腦旁,將第九章重寫了一遍。

出版一次對故事的修改,主要著重於對邊巴來歷新增伏筆,以及,加了一些關於流雲尼瑪與西亞爾之間情的描寫。(這實在不是一個松的工作,以的《美人風箏》有過這樣的描寫,迄今看起來,還醒庸畸皮,看來寫言情真不是我的項,下一部書可以考慮寫科幻或者推理。)

如今各位讀到的這本書,是最一個版本,幾經修改,才最終定的型。想一想,從最初的醞釀,到如今的付梓,中間竟隔了五六年的時間,也有了一點滄桑的覺了(呵呵)。在這裡,要多謝所有一直以來給我鼓勵與幫助的朋友。

多謝鵬鵬,沒有你的鼓勵,這個故事迄今還鎖在抽屜裡。

多謝風中鬱金,一直熱心幫我出謀劃策。

多謝windflower,無論別人的反響如何,你總是冷靜地分析我的文章。

多謝海萍,在別人都不耐煩的時候,是你的安讓我堅持寫完這個故事。

還有許多許多朋友,沒有你們的關心,這本書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真的十分謝。當然還要多謝瞒唉的老爸老媽,在我在國外期間,充當我與出版社的橋樑。

多謝出版社的各位輩,為這本書的問世費心盡,多謝。

阿曼達

二零零二年五月二

從本文正式成書出版,到今天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這三年來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援和鼓勵,讓我在考慮今人生規劃的時候,多了許多自信和餘裕。由於與原來出版單位同到期,本書風文藝出版社再次出版。從中學時代起,風社的一系列當代小說就是我案頭常備讀物,能夠躋風作者之列,是我之不敢想象的幸運。在這裡要多謝風社的編輯們給我這樣的機會。

阿曼達

二零零五年四月一

流雲尼瑪記二:我的看法

《流雲尼瑪》這本書從最初醞釀到最終出版,幾經修改,詳經過我都記載在《故事的來龍去脈》這篇文章裡了。接下來,我想就故事的背景、情節,以及人物說說我自己的觀點。

首先是背景問題。

這篇小說題材比較不同,牽涉到歷史、宗、地域文化,還有民間傳說。林林總總,多是我以讀書偶然記得的隻言片語,在需要的時候,信手拈來,就用在文章裡。因此有些涉及到這些背景的情節受到質疑。在此,先宣告,小說中的一切有關的背景,都只是務於情節的發展,可能與史實、事實有出入,也與有些與讀者的概念有出入,切勿信以為真。真正的歷史是怎麼樣的,真正的本是什麼,還有西藏的風情,當惹雍湖的風光,甚至珠玉石的有關知識,等等等等,讀者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發掘。在這裡,我將對爭議較大的,以及讀者問得較多的問題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個問題很嚴肅,那就是佛、本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麼回事?

的概念,我最早是從馬麗華的《走過西藏》中看來的。在此之,我並沒有聽說過,看完以,我所瞭解的也只是本是西藏的原始宗,是象雄古國以及早期蕃的國來佛傳入蕃,就逐漸為佛所代替。據《走過西藏》的敘述,當惹雍地區作為本的聖地,曾經抵制過佛來經過無數次的波折,最終達成了妥協,形成了現在佛本一家的說法。

可以說,這部小說最初的情節設定,就是基於佛本之爭的。

、或者說苯,(為了方,我在寫小說的時候選擇了簡單的寫法),原名“苯波”,是西藏的早期的原始宗。本的基本理論是“萬物有靈”,崇拜天地、山林、澤的鬼神精靈和自然物;重祭祀、跳神、占卜、禳解等。本最早發源於古象雄地區,據《走過西藏》記載,當惹雍措,曾經是象雄古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本的典籍《丹珠爾》和《甘珠爾》迄今還保藏在布達拉宮中。

其實在松贊布執政之已小規模傳入西藏。到松贊布時期,他分別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兩位公主各自帶了佛像與無數典籍藏,並分別主持譯經場,翻譯佛經,佛這才在西藏流行起來。松贊的兩位贊普由於忙於戰,無暇顧及佛事。直至尺帶珠丹即位,才又開始了興佛的活。但真正將佛推上國地位的卻是尺帶珠丹的繼承人,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贊。

歷史上真正強制全民信佛的,是尺松德贊而非小說中的松贊布和尺帶珠丹。這中間自然經歷了多次的反覆,直至赤松德贊從印度請來了蓮花生大師,佛本之爭,佛佔了上風。這一時期稱為藏傳佛的“弘期”。一百多年,另一位贊普朗達瑪卻開始大規模滅佛,使西藏境內的佛幾乎全被滅絕殆盡,本重新抬頭。之西藏期經歷戰,直到一百五十多年,新興的蕃君主重新興佛。這就是歷史上的“弘期”。這時的佛,已經與本相融,形成了今天佛本一家的局面。

在我看來,佛本之爭,與其說是宗鬥爭,不如說是政治鬥爭。蕃的王室與充任本祭司的貴族之間,發生利益衝突,為了擺脫貴族們對國事的影響,選擇另外一種宗在必行。松贊娶大唐、尼泊爾兩國的兩位公主,是出於政治考慮,扶植佛,也是出於政治考慮。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和,也還是政治行為。因此,在小說中,最我將一切故事發生的源頭,歸為政治上的鬥爭。

與此有關,我要談的第二個問題,是尺帶珠丹和金城公主。

很多人都知歷史上有個文成公主,下嫁給了蕃贊普松贊布,卻不怎麼記得中學的歷史課本里提到過另外一位與大唐聯姻的贊普尺帶珠丹。

尺帶珠丹,在史學著作中通常稱為赤德祖贊,又稱棄迭祖贊,可是我記得中學課本里的名字明明是尺帶珠丹,為著多數讀者著想(其實也是為了我寫起來方),就沿用了這個名字。

金城公主,和她的輩文成公主一樣,都是為了祖國的統一大業奉獻的人。有人對我在書中將她描述成反面人物提出質疑。關於這一點,我實在是冤枉。正如面所說,對於金城公主和尺帶珠丹,我只是以政治人物的形象去描寫他們。作為蕃的君王,他們有他們的立場。

蕃政用貉一的制度下,控制宗,才能掌,而佛對於統治者更有利,尺帶珠丹選擇佛,是大所趨。而金城公主作為和的公主,她的使命就是促尺帶珠丹與唐朝之間的關係,所以無論如何,只要不影響唐朝的利益,她都會支援尺帶珠丹的。而在不與尺帶珠丹的政權起衝突的情形下,她對流雲尼瑪青眼有加,是理的。可是當尺帶珠丹需要穩固地位,打擊異己時,金城公主放棄流雲尼瑪也是必然的。其實,她也曾為流雲尼瑪做過努,只是這種努在兩種宗的衝突,以及政治利益面,是微不足的。

其實,我認為在這個故事中,真正的反面人物是不存在的,若有的話,桑傑扎措只能勉強算一個,可是這個人其實只是忠實地執行念青唐古拉的命令而已,如此看來,從未過面的念青唐古拉山算是反面人物了,可那又是神於神之間的政治鬥爭了。這個話題再繼續下去,會越來越複雜,就此打住。

另外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地方,是在最十萬佛徒殘殺流雲尼瑪的場景。

(41 / 42)
流雲尼瑪

流雲尼瑪

作者:阿曼達
型別:都市小說
完結:
時間:2018-05-24 15:44

大家正在讀
相關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0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繁體中文)

聯絡客服:mail